今天的“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我们去河南看看。河南是我国仅次于黑龙江的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尤其是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有这样一句话:每四个馒头就有一个来自河南。不过就在这个小麦大省,记者采访时却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同样是种小麦,今年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河南省新蔡县种粮大户吕文娟的家门口,堆着将近一人高的小麦,屋里的粮仓也装满了小麦,实在没地方,马路对面亲戚家的房子也被临时借用,放上了小麦。这些小麦都是2016年夏季收获的,到现在还没卖出去。吕文娟说,今年种麦子赔了五、六万块钱。
80后的吕文娟原来一直和爱人在外打工,前两年回村承包了300亩土地,全部种植小麦。往年吕文娟的小麦每亩产量将近1000斤,今年却至少下降了两三成。
河南农业部门消息显示,当地一些地区今年发生了极易导致小麦减产的赤霉病,是4年来最严重的年份,这其中就包括吕文娟所在的新蔡县,她承包的300亩地,今年收了20多万斤小麦。除了病害,后期收割时还碰上阴雨天气,小麦品质也明显不如往年。
郑州某农业公司负责人李鑫说:“这是霉烂的,这是病粒,这是淋雨的,发黑了,这不完善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国家标准是百分之十以下。”
品质不达标,无法收购,低价卖给饲料厂又舍不得,从夏季小麦收获到现在,麦子一直压在手里,吕文娟度日如年。记者采访时,一位穿皮夹克的中年人一直等在吕文娟家中,吕文娟私下告诉记者,自己的麦种就是从对方那购买的,现在还欠了1万多元无力偿还,眼下也只能等待,等着粮食经纪人上门来,卖一点是一点。
新蔡县另一个种粮大户邓迎军,他存麦子的库房也是临时借用亲戚的住房,时间太长,有的麦子发霉腐烂,还有些麦粒已经长出了麦苗。
记者一路从新蔡县、上蔡县到驻马店市区,沿途能看到大量堆放小麦的库房,有的干脆无人看管,成为老鼠麻雀的乐园。2016年,驻马店市新佳园农业合作社8位种粮大户每户都种了五、六百亩小麦,品质也受到病害和降雨双重影响,最后只好以每斤七、八毛钱的价格卖给了饲料厂。
根据国家收购政策,2016年河南小麦最低收购保护价为每斤1.18元,出售给饲料厂的价钱比收购保护价低三到四成,合作社每位种粮大户都亏损十几万元,打击沉重。记者采访时,正是这一季冬小麦开始出苗分蘖的时候,但合作社承包的土地里却见不到麦苗。
记者从新蔡、驻马店一路采访过来,看到很多农民的小麦都卖不出去,不但收入大受影响,有些连明年的生产都成了问题。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记者在河南息县见到了当地的种粮大户柳学友,他提起2016年夏季的小麦生产,却是一脸的自豪:“不是一般的好。价格比较好,一斤卖到1.3元,当种子粮卖了,产量也不错,它抗病,每亩收入1000多块钱,纯利润200多元。”
2016年夏季,柳学友所在的地区也遭遇了小麦病害和阴雨天气双重影响,同样种小麦,同样的天气条件,怎么有的一亩赔两、三百元,老柳这里却每亩赚200多元呢?老柳说,关键就在品种,去年老柳全部16000亩土地种的都是高筋小麦。
简单说,面筋质高于30%的是高筋小麦,适于生产面包,面筋质低于24%的是低筋小麦,适合生产饼干、蛋糕。两者之间的就是中筋小麦,也就是普通小麦。通常所说的优质小麦,指的就是高筋和低筋小麦,优质麦抗病能力强,受灾害影响小,而且品质高,市场上供不应求。
优质小麦需求量到底有多大呢?河南省最大的小麦加工企业河南省某粮油集团,年加工量100万吨,企业负责人说,眼下他们至少需要高筋麦40到50万吨。
其实对加工企业来说,优质小麦年年都有缺口,今年有病害和降雨影响,缺口就更加明显。为了保证生产,这家河南的企业甚至到河北、山东寻找粮源。
根据河南省官方发布的数据,2016年河南夏粮总产量695.36亿斤,虽比去年略有减少,但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加工企业守着粮仓没饭吃,归根到底,问题也在品种上。
专业人士介绍,以优质小麦特别是市场最畅销的高筋麦来说,高筋麦确实产量要比普通小麦低一点,但即便这样,由于高筋小麦市场售价高,仔细算下来收益还是要高于普通小麦。更重要的是,优质小麦抗病强,遭遇灾害时收益更是明显高出一截。
其实,对于种优质麦的好处,农户们也不是不了解,那他们为什么不种优质麦呢?据了解,他们也曾经种过,但是最终又都放弃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鑫说:“中储粮按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购标准,按混合麦收购,没有对优质麦和普通小麦分别定价,没有突出优质优价。”
原来,问题出在销售环节上。目前小麦等粮食作物还是以国家收储为主要渠道。以今年来说,截至10月份,中储粮在河南收购小麦超过1200万吨,占河南夏粮产量60%。记者了解到,中储粮收购依据的标准是颗粒完整度、水分等,并不区分品种。私人收购也依据同样的标准。农民种优质麦卖不上优质价,产量又比普通麦子低,自然就没有了积极性。可是,息县的种粮大户柳学友种的优质小麦为什么就能卖上好价格呢?
柳学友告诉记者:“我们的小麦还没有收割,好多大的企业都给我们下订单了,请我们的客,想多订一单,我们的小麦基本都销售到大企业去了,小打小闹的基本上没有。”
原来,老柳的小麦直接卖给了加工企业。由于他的优质小麦产量占到了全县的60%,规模大了,名声也大,不少企业慕名找上门来,以优质价格直接收购了。那么其他农户能不能也直接对接企业呢?
吕文娟说,自己无从下手,也想种优质麦子,但不知道怎么办,找不到渠道。邓迎军说:“像强筋麦,你必须量大,你就那三、五万斤(也不能单收),也不给高价格。”
规模化生产无疑是发展方向,但这需要时间,那对普通农民和吕文娟、邓迎军这样规模不算大的大户们来说,如何才能尽快解决困难,建立与企业之间的供销渠道呢?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实际上政府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有些地方就在尝试,既然都在生产小麦,我这个地方可以打一个旗号,专门生产的比如就是优质小麦,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在全国有地位之后,需要的客商就来找我,这样建立公司、农户、政府的一种联盟。”
采访中农户们告诉记者,除了没有沟通渠道,他们在仓储、运输能力等方面也缺乏条件,这些都使得他们只能选择种植普通小麦,再依托传统渠道销售。一旦条件具备,这些种粮大户们也希望早日改种优质小麦。
优质优价、优质优品,最终带来的将是农户和企业的双赢。面对农户的期望,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也会参与到这场变革当中,用公司带动农户,签订订单的同时,提供种子、化肥、农机等一系列服务。
河南省某粮油集团总裁刘威表示:“我们称之为托管,我们做他的职业经理人,我让你种什么你就种什么,我让你怎么种你就怎么种,种出来的东西我统一后期处理,对农民减少了麻烦,第一减少前期投资,第二减少后期价格问题。”
专业人士指出,政府搭台、企业参与,还只是变革的开始。从生产数量上看,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实现高产,稳产,正是到了调整结构的最佳时期。除了企业、农户这一产业链的两头要发生转变,更重要的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也就是主导市场定价权的供销环节也要相应改变,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才能切实推进小麦种植生产结构性调整。
郑风田表示:“像小麦,政府收储占很大一部分,大量小麦最后是被中储粮收购,中储粮完全可以修改它的标准,不单一地按原来的等级,我对品质也有一个等级,对强筋弱筋也有一个标准,促进更多农民来尝试种这个东西,通过这样一种收储标准的改变,也可以进行一个探索。”
同样条件下,种普通麦子的减产减收赔了本,而种优质小麦的,遭灾依然能增收。再看供求关系,双方可以说是近在咫尺,一边是农户家里堆满了麦子,发霉发芽没人要,一边是企业急着到处找麦子。这其中关键的问题,就出在品种结构上。如果全面推广优质麦,农民可以大幅提高收入,企业也不必舍近求远采购,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典型例子。要搞好改革,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建立农企对接渠道,完善粮食收储标准,持续推进规模化经营等等。各个环节统筹协作,共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上一篇:《焦点访谈》2016年12月18日视频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 下一篇:《焦点访谈》2016年12月20日视频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老张的致富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