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正在直播中...欢迎收看!RSS订阅|娱乐新闻|cctv13在线直播|cctv1在线直播|焦点访谈|百度地图|网站地图|RSS地图|TAG标签|收藏本站

《焦点访谈》2017年7月2日视频 香港故事(五):携手攀高峰

今天新闻联播:2017-07-03

  • 《新闻联播》直播请点此进入→
  • CCTV13在线直播
  • 新闻联播摘抄
  •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 焦点访谈内容提要 发布时间: 2017-07-03 09:42:33

      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这两天香港创新科技展正在维多利亚公园里举行,虽然说香港的天气很热,但是很多人还是大老远赶过来看展,就是为了能够一睹长征一号备用火箭的真容,或者是和神舟飞船的返回舱来一个合影,再或者坐上航天员训练用的转椅体验一把,不管是老人孩子还是年轻人,大家都是看得兴致勃勃,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在平时,很多香港市民都会通过媒体关注国家航天科技发展成就,但很少有机会见到航天器实物。这次展览包括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许多成果,包括火箭发射和遥感测绘等多方面的演示,以及天舟一号、嫦娥五号、月宫一号模型等100多件展品,让很多香港市民看得过瘾。

      一位香港市民告诉记者:“人家用几百年,中国用五十多六十年就可以发展到,科技可以发展到这个高度,中国人是很厉害的。”

      不仅香港市民对于太空探索充满了热情,我们国家的航天工程当中已经有了香港科研人员的参与,比如说天舟一号搭载的试验项目当中有一项就是来自于香港。

      在香港浸会大学的实验室里,张戈带领的科研团队进行骨流失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年了。所谓骨流失,人们日常见到最多的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现象。其实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克服骨流失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香港浸会大学罗守辉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戈教授表示:“航天飞行是依赖于我们太空人进驻太空站,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包括宇宙资源的探索,所以太空人在太空需要长期飞行,而有相关数据显示,太空人在飞行大概20周的话,他的承重骨骼和肌肉大概丢失40%-50%。就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妇女绝经以后大概每年丢失1%,而太空人在太空站工作或者在太空飞行的时候,20周不到半年,就丢失大概50%的骨骼。”

      快速的骨流失会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很大损害,所以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航天员返回地面后,通常由工作人员抬出返回舱。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长时间飞行后导致的骨质疏松让航天员身体受伤。针对航天员在太空长期驻留可能面临的一系列生理变化,2013年,我国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天舟一号任务总体主任设计师赵黎平介绍:“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研究项目的遴选是从2013年开始的,针对骨细胞的研究,一直是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香港浸会大学张戈教授所提出的这个研究课题,首次提出了通过基因编辑来研究微重力环境下成骨细胞的一个变化情况,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都比较新颖,所以当初选择了这个课题。

      香港的科研力量一向以国际化视野和高水平团队而著称。在这座只有700万人口的狭小城市里,却矗立着6座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学,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但是,回归之前,香港的科研团队很少能参与太空探索、国防科技、海洋探索这样的借助国家力量才能开展的大型科研项目的研究。香港浸会大学的这间研究所就是一直在模拟环境下进行航天员太空骨流失方面研究的。

      香港回归祖国,也给两地的科研人员带来了合作的机会。过去几年中,香港的科研力量多次参与祖国的太空探索研究。2013年,由嫦娥三号带上太空的玉兔月球车上的“相机指向系统”就是由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制的。而在2016年,天舟一号的航天员系统研究项目中,香港浸会大学又因为在骨流失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受到了邀请。

      提起当年接到的那个电话,张戈至今仍很兴奋,他说自己有一种天上掉了馅饼的感觉,当他告诉同事们时,大家以为他在开玩笑。

      最初的兴奋之后,接踵而来的是长达数年、艰苦而繁琐的研究。真正要进入太空,所有的实验方案都要重新调整,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涉及到和内地不同科研团队之间的磨合,误差要保证为零——对香港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是全新而又刺激的科学挑战。

      2017年3月,天舟一号升空前的一个月,香港浸会大学的科研团队和其它科研人员一起进驻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张戈说,他们签字的时候手是发抖的。

      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向太空飞去。在它圆滚滚的货仓内,搭载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结晶,其中也包括香港科研团队培养的一批细胞。张戈说,他和同事们听到空间生命科学系统信号正常、微波正常的那一瞬间,有种想哭,同时又想大笑的感觉。

      现在,从天舟一号返回的细胞数据仍在源源不断传输回来,兴奋的状态已经过去,香港的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后续的研究。

      杨伟雄认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自己本身没有这些大型的项目,比如高铁,航天这种项目,必须要依靠国家,才有这种大项目,香港有机会参与发展或者研发国家大项目,让香港对国家有贡献,那么香港实力就会发挥出来了。”

      参与航天工程不仅有助于提升香港的科技水平,也有助于增强香港科技人员的自豪感。其实就科技而言,香港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说无人机,金融科技,再比如说智能机器人。在这一次创新科技展上,同时举行的还有一个比赛,那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精英邀请赛。

      香港的机器人爱好者众多,在相关人才的培养上可谓“从娃娃抓起”。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之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自然而然成为香港科学创新产业发展的重点,科研力量雄厚,创新优势明显。但是,智能机器人真正在现实中大规模应用,离不开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香港由于寸土寸金的地域限制,近几十年来,基本已经放弃了制造业的发展。

      科研优势要落地,谁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在香港,几乎所有的科研团队都会把目光转向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表示:“深圳是全世界制造的基地,全世界最完备的制造产业链在深圳。深圳做工业做企业的很多人都是年轻人,来自全世界的,全中国的年轻人,都是积极奋进,都是有创新意识的人。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合作设立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港中大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也随之落户深圳。

      这款可爱的机器熊猫是港中大为脑退化症患者辅助治疗而研发的一款康复用智能机器人,制作第一代样机时,研究人员还不得不在深圳香港来回跑,而这第四代的样机,已经在深圳研发并即将量产。

      最初只是知道深圳的制造产业链无比强大,真正来到深圳后,香港的科研人员才发现,内地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和执行力更为强大。共建研究院和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化的设想提出后,深圳市龙岗区迅速做出了回复。

      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董鲁说:“区委区政府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建设非常重视,在研究院的之初开办费用投入了3000万元,对研究院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额的支持和补贴,这座楼的所有租金,3年的租金费用及这座楼的装修和后续的管理费用都做了全额补贴,特别是对研究院引进的人才做了很好的住房、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安排。”

      香港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与深圳的产业优势相结合,是名副其实的强强联手。而类似这样的合作故事如今并不鲜见。

      杨伟雄表示:“在香港有6所我们叫做世界级的有科研能力的、实力的,相当科研实力的这个高等院校,这些都是香港的优势。深圳产业化能力是相当相当强的,如果这两个可以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创出世界级的成果。”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上一篇:《焦点访谈》2017年6月29日视频 香港故事(四):香江鱼水情 下一篇:《焦点访谈》2017年7月3日视频 榜样的力量

    推荐新闻

  • 《焦点访谈》 20200924 世界问题多得很 大得很 怎么办
  • 《焦点访谈》 20200922 今年不容易 如何保丰收
  • 《焦点访谈》 20200921 完善防灾体系 提高救灾能力
  • 《焦点访谈》 20200920 中国蓝盔 为和平而来
  • 《焦点访谈》 20200919 臭氧:蓝天下的污染
  • 《焦点访谈》 20200917 警惕“云陷阱” 织牢“安全网
  • 《焦点访谈》 20200916 服贸会:成果丰硕 携手繁荣
  • 《焦点访谈》 2020091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焦点访谈》 20200914 数风流人物 向太阳 为人民 前
  • 《焦点访谈》 20200913 数风流人物 守初心 作表率 向
  • 近期关注

    版权申明:本网站所提供的新闻联播直播、今天的新闻联播视频源自CCTV媒体资源;本站为方便网民观看并传播、弘扬中央伟大精神。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中央新闻联播网站:xinwenlianbo.tv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