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编者按:今年8月下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鲜明特色。人民网理论频道节选其中篇章连载,以飨读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富裕中国、强盛中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开辟中国发展进步的新天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体现,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现代化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由西方长期引领,这主要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并逐渐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正因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首先在西方国家开始,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成为很多国家的选择。
时代和历史的变迁使中国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西方列强的入侵把中国拉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但西方国家的入侵,是要通过殖民中国攫取资源,而不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一些主张仿效西方国家的仁人志士进行了现代化尝试,但都没有取得成功。当中国社会发展陷入困境的时候,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胜利,使苦苦探索中国出路的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并逐渐认定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建立后,明确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拯救中国的主张,并探索开创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党经过长期探索最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更加紧密的一体化事业、一体化进程。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代化目标,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坚守的政治原则。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他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一项艰巨历史任务,就是要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裕强盛的现代化国家。“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战略构想,带领人民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也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
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世情、国情的新变化,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有机统一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邓小平同志强调,“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只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才能更有效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江泽民同志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加重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坚持对外开放,以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锦涛同志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途径,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绘就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结合、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蕴含着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体现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开创性,很重要的就是始终根据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目标要求来部署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也始终从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进程来谋划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巩固和发展。
如今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已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成长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从时代潮流的追赶者转变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自身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70年前,中国还是任人宰割的对象,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40年前,中国还没有摆脱贫困,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而今,一个日益繁荣的中国正在崛起,中国人民正在以全新的形象走向世界。这一变化的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的:“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力量,这四个方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他还特别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当代中国的历史性进程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在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理论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书写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理论体系,扎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之中,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顺应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潮流,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定制度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领导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等一系列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基本制度;法律法治、行政管理、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一国两制”、对外事务、党和国家监督等方面重要制度。这一整套制度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华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推动拥有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当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我们还必须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确保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坚定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内容和本质特征,是提升中国自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高度文化认同。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我们要将文化自信贯穿于道路拓展、理论发展和制度完善的始终,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灵魂性引领与推动作用。
三、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拓性事业,是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让中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城乡间、区域间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越来越美好的发展前景,不仅给中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给中国人民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自信。这是新时代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重要体现,也是励精图治、继往开来的坚定基础。
实践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展开,理论创新也必然要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深邃洞察当今时代潮流,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高度的理论自觉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实践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在实践中。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和解答,要求我们在“守正出新”上做出不懈努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注:本文系该书第二章第一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