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部门要求建立学校欺凌等举报渠道

时间:2019-12-29 18:54 来源: 新闻联播 > 热点新闻 >
 

原题: 12部门要求确立教师的暴力行为、学校的欺凌通报渠道

新京报快讯(记者许雯)就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上升的现状,最近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2个部门共同发表文章,确立了预防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游戏障碍、改善教师和家长暴力行为、学生欺凌行为等问题的通报渠道,面临升学压力

各类学校应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国家保健委员会、中宣部等12个部门共同签署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 2019—2022年),到2022年底基本建设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

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心理服务平台,依靠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应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站的50%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了精神(心理)门诊。 各地市设立或开设心理援助热线。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知识认知率达到80%。

完善教师家长暴力、学校欺凌的举报渠道;

为了实现上述行动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行动。

其中,《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出教育儿童青少年使用安全合理的计算机和智能终端设备,预防网络成瘾和游戏伤害。

对“营造心理健康环境行动”的要求,学校、村委、妇联、相关工委、共产主义青年团等机构和组织建立了改善教师和家长暴力行为、学生欺凌行为、儿童青少年虐待问题的通报渠道,发现有关问题和可疑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报告有关部门,不重视保护儿童青少年隐私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建议各级学校每分钟一小时、运动一小时“两个一个”行动,即促进学生每天有效地与同学和家人交流。 让学生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建立病情稳定精神障碍患者复学机制

针对重点小组“心理健康护理行为”的要求,学校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和家长进行心理辅导。 关心贫困、留守、流动、单亲、残疾、学校欺凌、亲信等情况下不利的学生,必要时开展心理干预。

对于精神障碍学生,教育部门应为家庭和有关部门提供心理服务,建立病情稳定的患者复学机制。 普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招收能接受普通教育的精神障碍儿童。

“改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行动”包括:各级学校设立心理服务平台(如心理辅导室等),培训学校医生,引进心理学专业教师,采购专业社工服务等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

高等学校师生比例在1:4000以上,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保育机构应配备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保育人员,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应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儿童青少年门诊和住院诊疗服务。 建立到学校、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的中介渠道。

背景

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

国家保健委员会负责人指出,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精神卫生和心理行为问题(尤其是抑郁症)是年轻人最主要的疾病负担。 部分地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开展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时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家庭、社会至关重要。

今年7月,国务院宣布将实施健康的中国行动,明确了15项具体行动。 其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关系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新京报记者许雯

点击进入主题 关注校园欺凌事件

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转载网络,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QQ:137263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