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到湖北省取消了96个院士站的登记:有名的为什么要留名

时间:2020-01-02 10:37 来源: 新闻联播 > 热点新闻 >
 

原题:湖北省注销了96家院士站:有名无实,为什么要留名

 ▲资料图 ▲资料图 湖北省科学协会日前取消注册柳沟矿业株式会社会员网站,引起社会关注。 这也是湖北省今年注销的第九十六会员站。 这些工作站被废除,查明其原因,是因为合作院士能源不足,要求积极取消合作。 有的人不仅用这个名字,还用会员的名字来装饰表面、取得业绩、寻找经费。

院士站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创造性工作,近几年在产学研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各地建设速度不断更新,“合作站太多,院士不足”。 据一家媒体报道,一位院士不到两年就建成了8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为什么有时间和精力,未退休院士采用的工作站不超过一家。

科研的两大问题,一是人才,二是经费,即研发投资( R&; d )。 科研首先要有人才,院士求贤若渴也是理所当然的人才筹集经费,得到会员的好评,之后也可以比较简单地解决经费问题。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一些大学和科学研究院,许多机构通过访问和取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获得关注和“吸钱”。

很明显,科学研究者没有足够的研究开发经费就不能煮米。 近几年,尽管研究开发费用有所改善,“锦上添花很简单,给雪送炭很困难”。

中国2018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79% (占GDP的比例),但与科学技术强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日本为3.21%,美国为2.79%。 这促进了科研院所、大学和地方以建立院士站的名义获得和吸收研发资金。

另一方面,企业的研发经费比今天占有更多的比例,未来会越来越高。 院士是企业宣传的亮点,经费可以投入“师名门”,成立合作所吸引着名企业的研发经费,成为科研人员和项目应该做的科目。

问题是,如果所有环节都以“院士”称号为重点,经费交流也会根据这些帽子的高低分为369等,实际上容易招致资源错误。 科学研究的核心,不仅是谁在做,还在做什么,有什么成果。 人们对主持研究的大咖啡很感兴趣,但作为名人获得的研究开发资金是否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却很感兴趣。

从这个角度来看,湖北省科学协会采用动态管理体制,名副其实,立即结帐只有经费的院士工作站,避免经费的浪费流失,重视科研的声誉。 对科学研究是好事,也要推广到其他省份。

所谓“不破不立”,就是赶走坏货币,才能保护好货,把有限的经费交给真正干事和能够研究的科学家。

实际上,比尔盖茨的微软基金会在这方面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

盖茨基金会从2008年开始设立研发投入的“探索大挑战”项目,旨在每年为全球健康领域的创造性科研项目提供资金。 没有异国,没有头衔,有实力,诺贝尔奖获得者、各国会员、无名代也可以登陆GCE官方网站提交申请。 由专家组成的审查小组严格评价,筛选入选者,可以得到资金支援。

许多院士可能科研能力不俗,但精力有限,也不是所有行业内问题的“最佳候选人”。 真正走出院士的盲目崇拜,使科研回归研究本身,是一种真正的科学态度,也可以把好钢实际应用在刀刃上。

张田勘(专栏作家)

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转载网络,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QQ:137263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