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建议:建立旧城公共雕塑后期维护机制

时间:2020-01-18 11:12 来源: 新闻联播 > 热点新闻 >
  < p >原始标题:超过90%损坏!该代表建议建立旧城公共雕塑后期维护机制

秦红岭代表(中间着红衣者)

秦红玲代表(红色外套在中间) < p > 60%的公共雕塑丢失铭牌,90%以上的公共雕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80%的调查对象无法说出公共雕塑的名称...一个接一个的数据来自一个接一个的调查。在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十五届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教授秦红玲提出了关于旧城公共雕塑的建议。秦红玲建议加强公共雕塑的艺术性,更好地体现旧城的文化特色,建立一套公共雕塑的后期管理和维护机制。

65%的公共雕塑缺少铭牌 记者翻阅秦红玲的《关于加强北京旧城公共雕塑规划管理的建议》,看到了一套详细的数据。从地域上看,北京老城47%的公共雕塑分布在13个文化精英区,包括皇城文化精英区、天安门文化精英区和西四文化精英区。就空间而言,57%的公共雕塑分布在商业空间和居住空间,只有1%分布在街道空间。65%的公共雕塑没有铭牌;96%的公共雕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27%中度或以上损坏。在收集的543份有效问卷中,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共雕塑。

通过调查发现,北京旧城的公共雕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反映旧城的文化特征。秦红玲表示,公共雕塑是建筑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题、形式和语言不仅要与公共空间的属性相兼容,还要与公共美学和城市公共文化相兼容。“公共雕塑也可以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或者用当前流行的词语来打网"

建立公共雕塑后管理机制 完善和完善北京公共雕塑管理体系也迫在眉睫“自2012年以来,北京没有发布任何与公共雕塑相关的系统秦红玲告诉记者,目前有关公共雕塑的法规包括1988年发布的《北京市城市雕塑管理暂行规定》和2012年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发展纲要》一般来说,旧城公共雕塑后期管理存在“失语”状态

秦红玲呼吁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一套公共雕塑管理和维护机制,并留出专项资金预算。同时,将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或每年制定一项常规管理计划,以持续维护公共雕塑。

尽快了解历史建筑的“家庭背景”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修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调整和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以及制定历史建筑管理措施也列入了2020年的优先事项。

秦红玲表示,构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综合保护机制,源头保护是出发点和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城市遗产建筑,尤其是历史建筑资源的普查非常薄弱,存在保护名录体系缺失、历史文化遗产发掘调查不足等问题。“虽然它还没有成为不可移动的文物,但历史建筑仍然具有古城的特色。"

秦红玲建议尽快开展普查,查明“家庭背景”,然后建立历史建筑登记制度,形成详细的保护清单。保护清单的条款至少包括:清单识别标准、预保护制度、清单确定程序、清单调整机制、清单公布程序、清单备案要求、清单设立保护标志和清单公布要求等。

此外,深入挖掘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旧城真的不能拆掉,现在是有机更新的最佳时机"

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转载网络,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QQ:137263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