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为什么经常出现在商场旁?专家解密文化地标

时间:2020-08-18 12:02 来源: 新闻联播 > 娱乐新闻 >
 

周小燕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还以99岁高龄的长寿闻名,然而你很难想象,年迈时的她竟像年轻人一样,抽烟、喝咖啡、时不时熬夜、习惯了晚睡。

“周先生是一个很活泼的人,很开朗,一个人长寿,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开朗。和声乐艺术家打交道,大家千万记住,早上十二点前不要给他们打电话,不会有人接的,因为他们都在睡觉,要护嗓子。”音乐学家韩斌说。

8月15日,在上音歌剧院和徐汇区湖南路街道联合主办的一堂讲座上,韩斌结合自身的教学、游历、交流经历,讲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惹来现场观众一阵又一阵大笑。

讲座现场

“上海是西乐东渐的摇篮”

这堂讲座以“西乐东渐”为主题,讲述了上海和西方音乐的一段段特殊“情缘”。

“上海是西乐东渐的摇篮,这里有141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也有93年历史的上海音乐学院,创作、教学、表演完美融合。”

在韩斌的带领下,观众们回溯了“西乐东渐”在过往上海的那些高光时刻。

1871年,上海徐汇公学学生乐队演奏了海顿的交响曲,这个乐队是法国神父们组成的,可惜没有记载下是海顿的哪首交响曲。

1879年,即光绪五年,上海工部局公共乐队成立,这支乐队被誉为“远东第一乐队”,就是今天的上海交响乐团。

1927年,今天的南昌路56号诞生了中国第一所音乐高等学府——国立音乐院,即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这里培养了中国第一代音乐学子,也奠定了中国音乐高等教育的基础。

学校成立不久,即逢战乱,日寇侵华之际,上音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抗敌歌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音进步学生奔赴抗战根据地,完成了冼星海《救国军歌》、贺绿汀《游击队歌》、刘雪庵《长城谣》等数百首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

1937年,20岁的周小燕在武汉首唱《长城谣》。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78岁的周小燕率领学生登上长城烽火台,再次唱响“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1935年,聂耳为电通公司的《风云儿女》谱写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在“九·一八”事变后燃遍全国的抗日怒火中,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录音是在百代小红楼,这座小红楼地处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徐家汇公园里,被誉为“国歌响起的地方”……

这些高光时刻只是韩斌讲座里的小小一瞥。接下来的两个周六,他还会开讲“民乐摇篮”“舞台春秋”,带领观众聆听上海——中国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交汇之地,带领观众体验上海——中国戏曲和世界级表演艺术的舞台。

系列讲座均由上音歌剧院和徐汇区湖南路街道联合主办,隶属“艺术Talk”板块。此外,双方还共同策划了“歌剧Salon”“音乐Workshop”,会在接下来的9月、10月、11月、12月纷至沓来,以丰富“衡复音乐街区”的文化生活。

“歌剧Salon”系列分为三讲:揭秘男高音、走近女高音、歌剧中的罗曼史——重唱专场。主讲人将用风趣幽默的脱口秀,一改观众对歌剧可能存在的“偏见”,上海话、戏精式讲解,搭配原汁原味的唱段……观众再也不用担心听不懂歌剧。

“音乐Workshop”是为热爱乐器,但不懂乐理、乐器零基础的人量身打造的兴趣体验工作坊。工作坊将依靠上海音乐学院的师资背景,通过多元、有趣的授课,带领大家体验不同乐器的魅力,小吉他会打响第一炮。

“文化消费其实是综合消费”

上海音乐学院、上音歌剧院、贺绿汀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宝庆路 9 弄音乐艺术家围栏……近几年,通过街区改造、资源整合,徐汇区重点打造出“衡复音乐街区”,这个街区地处上海市最大的历史风貌区——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同时也是国际一流音乐院团最为集中的区域。

什么是音乐街区?韩斌解释,这个概念1970年代就有了,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为例,它的对面就是茱莉亚学院,旁边还有音乐厅、图书馆,“它把产、学、演放在一个街区,茱莉亚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直接往大都会歌剧院输送,观众可以在剧院培养,也可以在学校培养,这就是音乐街区的标配。”

有一次,韩斌想在大都会歌剧院看演出,没买到心宜的票子,怎么办?往前一点是卡内基音乐厅,再往前一点是百老汇,周围密布着旅馆和餐馆,“在音乐街区进行文化消费,其实是一个综合消费,一定是有吃、有喝、有玩,看演出不是为了朝圣不吃不喝。”

“百老汇的选择就更多了,《狮子王》《剧院魅影》《魔法坏女巫》……这里买不到票,在别的地方一定可以买到。这就是所谓的‘演艺大世界’——我要尽量用文化手段,让你在这个城市多住一天、两天、三天,多住一天就可能产生文化消费,这就需要这个城市有文化地标。”

2019年落成的上音歌剧院,是上海的文化新地标。在韩斌看来,上音歌剧院已然符合国际一流歌剧院的标准:一来,地段好,背靠上海音乐学院,坐落于最繁华的淮海中路;二来,旁边有豪华商场,iapm人流旺盛。

“剧院要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游客就多,因为剧院不能只靠本地客流,纽约就是这样。另外,人心情愉快了才能有文化消费,巴黎歌剧院旁边就有老佛爷百货。”

音乐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世界各大城市莫不为有一个好剧院而骄傲。韩斌举例,就像有纽约有大都会歌剧院、巴黎有巴黎歌剧院、莫斯科有莫斯科大剧院,即便是那不勒斯这样偏远的意大利小城,也因圣卡洛剧院成为世界歌剧重镇,莱比锡这样游客稀少的德国小城,也为拥有格万特豪斯音乐厅而自豪。

小城尼斯也有自己的歌剧院。有一次,韩斌被派去戛纳开会,因为住宿太贵,他住到了来回车程一小时的尼斯。有一晚从戛纳回来,除了酒吧都打烊了,饥寒交迫的他花7欧元走进剧院,听了一场尼斯交响乐团的马勒《第五交响曲》,音乐给了他温暖,给了他巨大的文化回馈。

“《碟中谍6》,阿汤哥骑着摩托车在巴黎歌剧院这一片飞驰,《碟中谍5》是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取景的,为什么都选这些地方拍?因为这些地方是这个城市的地标,是这个城市的代表。”

“一个城市有一座剧院,足以支撑这个城市的文化,到一个城市,就要去这些地方才更有意思,因为地标是这个城市讲故事的地方。”韩斌说。

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转载网络,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