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婕妤
年中的购物热,为消费市场加速复苏注入强大动力。线上的抢单消费虽然已经结束,但线下的物流、快递才逐渐进入高峰。据某物联网货运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南京进入物流流入TOP10的城市之列。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快递发展可追溯到三千年前。而南京的物流业不仅今时今日繁忙,古时更是中国最大的物流集散地之一。
1
明代“快递小哥”穿梭在南京城大街小巷
有信史可考,快递在周代时便已出现。据《周礼·秋官》记载,当时周王朝的官职中,便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对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实际上,早在商朝已有近似于快递的驲传制度,并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而在南京定都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更是对物流业煞费苦心,在他称帝的第22天就下令整顿和恢复全国的驿站。第二年,他又颁诏,将元朝的“站”一律改称为“驿”,还将全国230多处不雅的驿名改得更为雅致。南京就有不少地名与驿站有关,位于白下路的“马号”,则因是明清驿站养马处而得名。到明代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虽不再是明皇都城,但马号仍然是华东的重要大驿站,官方文书、民间书信大多通过马号驿站传递,生意一直兴隆。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大力从事边疆地区的邮驿设施的建设。
不过,古代快递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朱元璋甚至曾下令,非军国大事,不能擅用驿马及邮递设施,其两个女婿都曾因此犯事。驸马郭镇从辽东回京,带了三缸榛子,用驿递传送,朱元璋命他补了运费,并张榜明令禁止。而另一个驸马欧阳伦,因用驿递走私茶叶,朱元璋直接把他杀了。但是明代南京的民信业就已十分发达,历史学研究者范金民在市民学堂上曾特意提及南京的民间邮递业务,同乡会每逢有回乡的人,就会专门负责给大家捎带私信。久之,形成了民信局。
古时候是没有官办邮局的,信件的传递往来是通过民间送的,老早都是互相带,后来专门有民间办这种行业,成立民间的邮递业务,就有点像现在的快递。当时的南京,已经有“快递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为普通老百姓服务。
2
五百年前的“限时达”服务藏着古代冷链技术
虽然交通条件没有如今便利,但是当年的“快递小哥”凭借自己出色的脚力与马力,同样也可以“限时达”。“八百里加急”的字眼,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不过这样的“特快专递”虽然可以“一昼夜600里甚至800里”,但却是专门用于边关告急等紧急情况的信息传递,而非民间可以使用。明代的民信局则解决了这个问题,且效率惊人。“当时业务非常好,第一是准时,像现在的快递一样,说第二天到就一定到,不到是要赔钱的,现在延期赔偿还是很麻烦的,那个时候是很讲信用的。”范金民在市民学堂中解释,“他的脚力非常厉害,你委托的时候,信件交给他,指定要多少时间到,他收了投递费,就一定按时送到,无论风雨交加他也要把这个信带到,带信是有承诺的,另外就是安全可靠,所以业务量特别大。”
脚力快之余,快递技术在明代也有了大幅提高。据记载,明清时期,就有人在夏天快递长江鲥鱼到长安。明代诗人于慎行曾写道:“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这说明在运送途中用上了冷藏技术,长途运至目的地时,鲥鱼尚‘带雪寒’。这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冷链运输了。”范金民说。
3
李白爱情名篇也藏着南京的物流贸易
虽然民间快递业在明代的南京才开始发展,但是南京早就成为物流集散地,显示出南京城的物流贸易。“《长干行》应该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杰出的诗歌,歌颂一个城市的物流商业精神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 主讲人郦波在李白的这首名诗中,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内容。
“李白写的是当时南京长干里这一地带,因为可以通到长江水道,而当时古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水路就是长江,所有的物流贸易都依赖于此。所以南京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是一个物流集散地。”郦波解释,“为什么长干儿女感情那么真挚、忠贞、纯洁,李白这是对长干儿女的歌咏,实际上也是对南京长江边这种物流贸易、商业精神的歌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