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经过艰苦跋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这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在当地,红军的爱民之举,红军的抗日宣传,都极大地唤醒了民众,也让黄土地上的人民与红军结下深厚情谊,这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坚强后盾。
每年清明,魏继征都要来祭拜祖坟。每次都要在这座没有墓碑的坟头前磕几个头,这个传统在魏家延续了近80年。
1936年10月,红军总司令部驻扎在会宁县城,敌机来轰炸时,一名小红军舍命救下了魏家3岁的男孩,也就是魏继征的父亲。
为报答小红军的救命之恩,魏家决定把他安葬在自家的祖坟里,和亲人一样祭奠。被小红军救下的魏家男孩,后来有了三个儿子,分别起名叫“继征”“续征”和“长征”。
长征中,红军牺牲了众多高级将领,仅军级将领就有12人。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就牺牲在会宁。1936年10月27日,朱德发出的一份电报记录了那场战斗:“党中央及军委、毛、周:五军此次在会宁一带激战两日夜,敌机七架轰炸,伤亡八百八十七人,炸毁与损失枪支三百八十条,干部、弹药消耗、伤亡甚大,罗南辉同志牺牲。”
1936年10月底,在沟壑纵横的慢牛坡,红军伏击了敌人一个团,但也付出了惨痛代价,93师师长柴鸿儒和2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警卫员王树堂把遗体托给姜尔海的爷爷和父亲,留下空子弹箱作为信物就迅速撤退了,姜家冒着危险悄悄把师长埋葬在自家的后院。
姜家几代人守护着红军墓,这一守就是22年。直到1958年,柴师长的妻子得到警卫员当年画的草图,一路寻到了会宁。
这些年,姜尔海逢年过节都会带着儿孙辈去会师园、去红军纪念馆看一看。当年小红军舍命救下的魏家小男孩,孙辈都已长大成人,在他们心里,“红军”不是一个遥远的名字,而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上一篇:刘云山会见老挝人革党代表团 | 下一篇: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升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