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团结奋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成就显著,昔日的塞上江南,如今日新月异,愈发生机盎然。从今天起,《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砥砺奋进六十载 塞上宁夏谱新篇》,今天播出第一集《走好脱贫攻坚新的长征路》。
西海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涵盖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等自治区最为贫困的9个县区。由于山大沟深,干旱少雨,这里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如今,昔日被称为“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正奋发走在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路上。
这里是固原市西吉县的石洼村,致富带头人马猛正带着乡亲们一起种红葱。
从传统的种土豆、小麦,改种红葱,效益能翻一番,错峰上市更是不愁销路,有这样的“能人”帮大家谋划,正是乡亲们最需要的。为了给基层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固原市率先推出“两个带头人”工程,马猛就是其中一位重点培养对象。
当地帮马猛流转土地,争取扶持资金,支持他把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做大,给大家打个样儿。如今,马猛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带着大家一起种红葱,还雇了五六十位贫困村民,实验种植中药材、甜瓜等。
能在家门口致富是一种幸福,但对一些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区而言,移民搬迁无疑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陆续组织100多万移民搬迁,位于吴忠市的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安置区。
这是弘德村每天早上的情景,村里的妇女从四面八方来到村委会对面的服装厂打卡上班。村民马永琴告诉我们,现在住的是政府统一修建的移民新居,喝的是自来水,丈夫外出打工,如今自己也有了工作,日子比过去强太多。
让搬出来的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干部们也在积极想办法。村里土地少,他们就依托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务产业。
不论是留下来还是搬出去,如今的宁夏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路。截至2017年底,宁夏全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村由2013年的1100个减少到249个,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01.5万人下降到2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5%下降到6.0%。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上一篇:医师数量质量增长 助力医疗技术服务双提升 | 下一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