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节目,我们说到做农产品上行很难,那么究竟难在哪里?今天我们通过《焦点访谈》记者的调查,通过几个小的创业故事,来看一看农村电商的困惑。
江西瑞金的凤岗村有一个明星网店,从2015年至今,开办不到两年,就成为瑞金农村电商中的网红,它就是“廖奶奶咸鸭蛋”。
过去,廖奶奶家的咸鸭蛋主要是招呼客人,每逢村民赶集的时候也卖一些,大家都觉得很好吃。2015年,有关部门协助创立了合作社,把很多贫困户纳入进来,贫困户养鸭供蛋,廖奶奶家人和网购平台负责在网上销售。
开店的头几个月,销量零零散散,很不理想。2015年底,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现场会在赣南召开,网购平台借此机会,大力推广廖奶奶咸鸭蛋,革命老区、电商扶贫,很多关键词连在一起,在媒体的推动下发生了裂变,廖奶奶咸鸭蛋一夜之间销量剧增,达到了7万枚。
订单剧增,问题却凸现出来。腌制咸鸭蛋需要时间,廖奶奶家没有那么多存货,腌不出来。
网上销售,双方不能面对面完成交易,所以客户体验十分重要,产销平衡、供货及时、服务周到、产品品质优良,这些都是重要因素。而要想产销平衡、供货及时,就要实现一定的规模化生产。对于廖奶奶咸鸭蛋来说,首先要实现一定数量的养殖规模。
合作社养鸭的有20来户,大多是把养鸭子当成副业,大家有多有少,养殖周期也不一样,这样给廖奶奶家供应鸭蛋的数量和时间也不同,有时候还会出现断供。而在加工环节,廖奶奶咸鸭蛋又是手工腌制,这样一来,养殖生产加工就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记者来到廖奶奶家已经是一年之后了,产销仍然处于失衡的状态。
廖奶奶的家人说,如果严格按照腌制时间操作,每枚鸭蛋都能流油,而现在,很多网友表示鸭蛋没有流油、味道很淡、没腌制好。
没有一定的规模,也很难实现产品标准的统一,不同批次产品质量就可能出现差异。手工腌制咸鸭蛋全凭经验,廖奶奶家过去只是腌制一小坛子,可以保证个个蛋黄流油,咸淡适宜,而现在,库房里大小不一,摆满了几十个坛子。每一坛子鸭蛋送来的日期不同,腌制后开坛日期也不一样,而且大小不一的坛子,原料的量比肯定也不一样。加上一年四季气温不同,腌咸鸭蛋长则40多天,最短20来天,怎样精准地把握一年四季不同气温下的腌制天数?不用问,记者都觉得很难。所以,没有一个标准,这量一多,产品品质的把控就越来越难了。现在,廖奶奶的家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在努力寻找办法,让消费者得到良好的消费体验。
做电商小店的烦恼不仅廖奶奶家人有,同样开网店经营农特产品的李方卿也有自己的困惑。李方卿所在的枣园村位于湖南省祁东县的大山深处,从县城开车1个多小时,才能来到这里。村里的红薯干、笋干、辣椒酱是他的主打产品。创业之初,李方卿的生意做得很不容易,自己上老乡家收货,哪怕有一个顾客网上订购,也要骑着摩托去大山外邮寄,往返两个多小时,赚不了几块钱。李方卿知道,要想把生意做好,品质最重要。
一块简单的红薯干,要蒸多久、晒多久,达到什么样的软硬度口感最好,李方卿反复琢磨反复试验,不仅产品质量要保证,还要达到统一标准。通过3年多的积累,依靠顾客的口口相传,李方卿的生意越来越好,网上没有一个差评,可是有一个问题却不断困扰着他。
李方卿说:“严格来讲,它确实是一个‘三无产品’,只是说它是初级农产品,网上有一些职业打假的,他基本上就是买一斤红薯干,马上就是发一些法律法规给你看,就说你要赔偿我多少钱,今年有3起了。当然还可以跟他讨价还价一下,可能300块钱就私了。”
李方卿很委屈,自己严把产品品质、用心把每一个客户当做上帝,可是,却被一些人钻了空子,原因就是自己的产品缺了一个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也就是QS认证,因为国家规定,没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他说:“你的资金也支撑不了一个加工厂。但是你这个小作坊,人家不可能办这个QS给你,所有的淘宝(初级农产品)卖家都面临这么一个问题。买家希望吃到原生态的东西,但是我们卖家,这个产品它又不合格。”
李方卿的红薯干拿到农贸市场售卖没有一点问题,可没有QS认证,要想进超市或者作为商品在网上销售,就少了一个官方许可。而要想取得认证,厂房、机械设备、卫生条件、检验检疫等等有很多硬条件,对于李方卿来说,至少也要一两百万元。
李方卿已经不止一次找本地的小电商们商量,希望大家联合起来,办一个符合国家质量卫生标准的加工厂。因为只有获得政府部门的生产许可,未来才更有底气,也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
人们总说一台电脑,一根网线,点击鼠标就可以开一个农产品网店,真那么容易吗?你看,这开一个农产品的网店得操多少心。农产品要想卖得好,实现“网货化”很重要,因为互联网的信息是海量的,在海量信息中,消费者凭什么会找到你,会相信你?这里面涉及到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产品质量可溯源几个要素,缺一不可。
湖南邵东县有一个农产品电商平台,是几个80后年轻人创办的。他们给自己产品创立的品牌名叫“安心优选”。把优质农产品卖出优价,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优质优价,首先是到哪里去寻找优质的农产品。邵东县盛产黄花菜,又属于干货类产品,适合包装运输,成为他们的首选。负责人贺灿涛说:“据我所了解,98%以上的都是加了药(硫黄熏过)的黄花菜。”
黄花菜怕“潮”,采摘黄花又恰逢每年的梅雨季节,一旦没有持续的阳光,晒不干,就可能发生霉变,加上多年来缺少监管,硫磺含量超标的黄花菜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公司主动找到菜农,签署协议,被硫磺熏过的,菜贩子收购价每斤13元,没有熏过的,他们31元收购,希望通过这样的高价,培育一个优质黄花菜的供应体系。
多年来受混乱的市场影响,农民缺乏质量意识。公司员工们带着检测仪器按照协议上门收购,可总会有个别农户以次充好,回来不得不成批销毁。想收购优质的农产品,需要付出很大的艰辛和努力。
电商只是一个销售渠道,改变农产品种植加工的观念不是一家小公司就能实现的。那么,付出很大成本收购的优质黄花菜,能卖出优价吗?
这些年,黄花菜市场出现了怪象:晒得干、无添加的黄花菜颜色黯淡,卖相不好,也不好卖,硫磺熏制的黄花菜光鲜亮丽、颜值高,反而受欢迎。最初每斤31元收来的无添加黄花菜,网上只卖35元,算上成本和运费,是在赔本赚吆喝。
没有绝对的信任,消费者对调价自然也很难买账。从35元到40多元,也还没有达到盈利的程度,可是4次调价,仅仅涨了10元钱,就流失了大量的粉丝。他们认为,真正要培育起一个比较满意的消费群体,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
福建省长汀县的姜君农业同样是以做生态农业为主,却走出了另一条路。6年前,丘思沛回乡创业,在网上开了一家淘宝店,卖一些生姜、红薯干、野菜等产品,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2013年,市场上相继发现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出来的“毒生姜”,给了丘思沛很大触动。小黄姜是当地农民普遍种植的一种农产品,多年来,大家已经习惯了化肥、农药的使用,省心省力,产量上得去,品相也好看。
丘思沛想种植不使用毒农药的生态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没少跟他吵架。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听上去还省了不少钱,可仅人工除草一项,就会增加20%成本。为了这几亩小黄姜,两代农民冲突不断,最后丘思沛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虽然坚持了自己的做法,可是父亲的话始终困扰着丘思沛,怎么让消费者相信自己呢?几年里,丘思沛把全国各地的优质客户陆续请到他的草比姜高的地头上实地考察,不少外地人为此认养了他的土地,还有300多客户成为他的分销商。
“一直五年过后,我父亲成为我最大的粉丝,因为我们通过走生态之路,我们得到了尊严,也得到了回报。”丘思沛说。
丘思沛最初只是一个家里有几亩地的小电商,几年来,在“丘姜君”品牌带动下,丘思沛把周围的村民都联合起来,逐渐做成了一个小黄姜产业,周边农户的千亩小黄姜都回归了自然生态农业。2015年,他们的生姜产品通过了SGS国际质检和中国有机认证。
当网上的生姜产品竞相低价销售的时候,丘思沛的小黄姜价格却从当初的每斤4元卖到了现在的14元。有了权威认证,也就有了底气,丘思沛联合农户们开始在品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互联网+”加的是什么?丘姜君加的是品牌生态农业。
农村电商,说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有了互联网,就好比深巷里的美酒多了一条吆喝的渠道,但首先酒还得是美酒。对农产品电商来说,不仅要面对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的困扰,还可能遭遇合法性的质疑。这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多动动脑筋,帮帮他们,另一方面,卖家们也不要急功近利,既要靠联合、靠抱团取得合法的生产许可,也要靠信誉、靠口碑积攒人气,质量好了,口碑有了,名气大了,就不愁打不开电商市场。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上一篇:《焦点访谈》2017年4月10日视频 农村电商调查(一)农村电商味儿不“农” | 下一篇:《焦点访谈》2017年4月12日视频 农村电商调查(三)农村电商“特”为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