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很多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山清水秀,有很多绿色无污染的好农特产品。这确实给农村的电商提供了卖点,可是山高路远,想把它们卖出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两年,农村电商迅速发展,很多地方政府也寄希望于农村电商,能够让地方农特产品通过网络畅销全国。但是,上了网,并不等于就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就能卖得好,电商怎样才能在网上打出名气呢?
近两年,不少县市扶持了自己本地的农村电商。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就有一家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名叫雷阿哥。
雷阿哥是浙江几位年轻商人创办的,他们希望把剑河县的农产品、美食推介出去,为农产品供需提供一个线上的平台。创办之初,恰逢剑河县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双方一拍即合。当时,在雷阿哥带动下,全县12个乡镇都开了网店,总计30多家。大家一起利用雷阿哥网上商城销售农产品。
雷阿哥为乡镇农民先后举办了19场电商知识技能培训,县政府还规划了电子商务一条街,所有网店都可以免费在街上开设线下展示店。但一年后,一条街上只剩下雷阿哥还在坚持。为什么大家都不做了呢?
贵州省剑河县商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电商就是一个平台跟一个手段,一个方式,它不是一个根本的改变,首先还是产业,人家说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都没有,电商也就有一定难度。”
说起剑河县,本地人都说不出本地最知名的土特产品是什么,外地人就更不知道了。一年多时间里,雷阿哥走遍了剑河县的乡村,开发出162种产品。
登陆雷阿哥网上商城,产品众多,可是销售量却都不尽如人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电商,我觉得它也是一种流通模式,它是一种平台,但是网上又是海量的信息,怎么让他找到你,只有你这个地方有名气了,某个地方很好了,他才知道他就去找,否则他怎么知道你有这个东西呢,为电商而电商那就惨了。”
当初,雷阿哥的几个创办人来剑河县旅游,饭桌上吃到的都是地方特色食品,可是两年后,他们却发现,剑河县没有一个产品叫得响,让消费者所追捧。没有龙头产业,只有龙头电商,依靠小而散的众多农产品,想做好很难。那么,特色产品究竟在哪里?作为地方政府,应该怎么做呢?
2015年,印江县在贵州省最早创建了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当时的计划是,通过挖掘、整合全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推进农村电商“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时隔近两年,各乡镇农村的电商围绕这“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得怎样呢?记者从县城出发,选择S304省道,这一路上有朗溪、合水、木黄等几个乡镇。
朗溪镇的传统产业是金桔,可是记者在镇上没有打听到做金桔的电商。合水镇的茶叶被外地客商买去做加工,本地没有自己的品牌。在木黄镇,一位村民说:“(特产)就是金豆腐、茶叶,金豆腐本来就是一个牌子,但是没有做到市场,你要做成规模,要做成大型企业才能成规模,现在就是这几家几口人,一天能做多少?”
这位木黄镇村民看得很明白,没有规模和品牌,发展电商也只是一句空话。走遍沿途三镇,要说“一镇一特”,这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产,可销售都还是传统渠道,基本上与电商无关。
早在2013年,印江县就在淘宝网开设了贵州省第一家县级馆:“特色中国·印江馆”,当时的宣传口号是要将地方特色产品一“网”打尽。时至今日,已经三年多时间,印江馆开得怎样呢?记者在淘宝企业店铺当中搜索到了印江馆,再搜索所有产品,按照销量排行,只有两款销售各两件,其它均为零。主页推荐产品,两款腊肉,累计评论和交易量均为零。是淘宝后台统计失误了吗?开办了三年多的地方馆,难道一件商品都没有卖出去吗?详细看,果真如此。产品介绍里的生产日期,标注为2015年,按照两款产品保质期标示,都已经过了保质期,很显然,主页上推荐的这两款产品,已经很久无人问津,客服连产品更新都懒得做了。“特色中国·印江馆”已经名存实亡。
那么,具有哪些特色的农产品会受到消费者追捧,在网上热卖呢?在网上搜索河田鸡,生长期5个月的小母鸡售价可以达到158元,而生长期一年的公鸡,可以卖到328元,而且这么高的价格,居然有不少消费者买单,这是为什么呢?
河田鸡在东南沿海地区很有名气,它是黄鸡里一个很知名的品种,鸡冠上的分叉是它最直观的外形特点。过去,河田鸡就是农家房前屋后散养的溜达鸡,无意识地杂交串种,河田鸡种群迅速被异化。南方人有购买活鸡的习惯,经过长途贩运,即使纯种的河田鸡大多也被卖到农贸市场,与其它品种的鸡一同销售,卖不上好价钱。当长汀县政府逐渐意识到保护河田鸡种群重要性的时候,已经连河田鸡纯种的种群都不容易找到了。
长汀县政府为了保护纯种的河田鸡种苗,建设了祖代繁育场,向养鸡专业户提供正宗的父母代种苗,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才使河田鸡的种群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河田鸡种群,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一个独特的品牌。
地方政府的一系列努力,让河田鸡独树一帜,避免了农产品的同质化。而优质农产品要想卖出优价,还要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这就是严格的产品质量监控。
从养殖到屠宰加工,各环节严格的监管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安全最好的背书。
郑风田认为:“农产品现在目前竞争,基本上遵守这个规律,就是它一定追求区域化、品牌化、规模化,就是赢者通吃,一旦你成为这个领域最好的,可能你基本上把大家都吸引过来了。”
有了特色,还应该有品牌效应。说到全国知名的农特产品,可能最具品牌价值的,就数赣南脐橙了。赣南脐橙不仅几乎家喻户晓,也行销全国,成为秋冬时令季节最好卖的农特产品之一。每到这时候,卢坚卢亮兄弟二人就格外忙碌,不仅批发商会整车整车拉走脐橙,而且在网上卖得也很火。
脐橙是外来引种的果树,当初只有几百亩。因为产品在香港试销售,被误以为美国脐橙,轰动一时。后经科研人员调研,认定在赣南地区,非常适合栽培脐橙,于是,脐橙成为地方政府大力推广的农业产业。卢坚2002年下岗,没什么事做,也承包了几百亩山地,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
卢坚承包脐橙果园的时候,正是在地方政府推动下,脐橙种植从一家一户发展为连片开发的阶段,在赣南的山间,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脐橙。当时,大面积种植也引来很多争议,脐橙多了,卖不出去,也愁坏了各级地方政府。
既然已经把脐橙发展成了地方主导产业,那遇到各种问题,只能想办法硬着头皮走下去。最初,每到收获季节,政府就鼓励并组织果农、经销商到全国各地去搞展销,赣州每个县市区主攻一两个省市,政府帮助搭台,果农、经销商则推销自己的产品,免费派送,先尝后买。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赣南脐橙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公共品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渐渐地,卢家两兄弟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好。2014年开始,弟弟卢亮把精力放在了电商领域。
卢亮告诉记者:“当地政府鼓励我们在网上推广赣南脐橙,我们第一年开始从事电商的时候,本着不盈利为目的,就是为了推广我们的赣南脐橙,推广我们的云果仙这个品牌,免费送给客户尝吃,(一份)5斤,送了2000份。”
地方政府对赣南脐橙品牌的扶持,让电商推销产品容易了许多,据不完全统计,线上经销赣南脐橙的商家达到4000多家。卢亮本以为第一次触电肯定是赔本赚吆喝,没想到送了1万斤,卖了80多万斤,第一年就赚了钱。3年时间,积累了6000多忠实粉丝。
至今,有很多县市仍然在借助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来促进当地农村电商的发展。但是,哪些是适合推上农村电商平台销售的特色产品,应该用什么方式来打造特色产业,却是大有讲究。欠发达地区本来资金、人才实力都有限,如果很多事情都去做,可能哪一件都不容易做好。伸出五指不如攥紧拳头,集中精力搞一两个拳头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也可以壮大地方产业。如果仅仅是为电商而电商,可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上一篇:《焦点访谈》2017年4月11日视频 农村电商调查(二)农村电商困在哪儿 | 下一篇:《焦点访谈》2017年4月13日视频 花海里 谁在煞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