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有人把时间交给工作,有人把时间交给孩子,有人把时间交给家人,也有人把时间留给自己。成为母亲,是一场体力与精力的较量,也是一场心胸与智慧的远行。央视网特别策划《成为母亲》系列原创深度报道,旨在探讨当下女性所面临的角色转换以及不同阶段的认知和感悟,探寻身份背后,各种人生标签的可能性。
——题记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徐也晴 孙晓媛)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或许人生原本可以直线抵达的可能性都在成为妈妈后不断发生着转折。当生育、衰老、生活等多个词汇碰撞在一起,这无疑意味着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彷徨。
不再完美
怀着二胎的何莉,很早就感觉哪里不对劲了。站在落地镜前,她侧身又转身,反复端量着。
“好多人都误以为我怀的是双胞胎 ,当时只有我自己能感觉到身体的重心其实已经偏移了。”
何莉多少已经有了一些不祥的预感,而让这个预感变得更加真实则是在生完孩子三个月以后,发现肚子依然鼓得像一个皮球,她尝试用手按进去但最终被弹了回来。
平躺的时候,肚子总是“悬浮”着。站立的时候,肚子因地心引力而“垂挂”着。她用了两个或许并不适合描述身体状态的词,但似乎又极为准确。
在北京国贸CBD一家专属女性产后修复私人健身房,产后修复顾问Lin遇见过各种各样的女性产后问题,而其中盆底肌损伤和腹直肌分离最为常见。
一直定居在西班牙的何莉一时间并不清楚自己的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地一位女性复健师反复按压了她的肚子,告诉她可以靠呼吸去收缩修复,但至少要坚持三个月,每个星期两三次,每次花费将近400人民币。?
两个月过去了,效果甚微。在复健无望后,她开始在网上寻找各种相关症状,试图“对症下药”。做了B超,排除了子宫脱垂问题,但医生对她隆起的腹部和凸起的肚脐给了一点意见:这个有可能是脐疝,建议去挂外科。
当看到网上脐疝患者那些血淋淋的无码图片时,她被吓得不轻。从复健机构到外科医生,她形容自己的肚子像挂着一个装着橄榄球的麻袋,就这样前前后后跑了四个月。
然而,从最终确诊为腹直肌分离到敲定缝合手术,她却只用了5分钟。
一位头发花白的西班牙当地外科医生告诉她,像这种腹直肌分离严重的情况,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有效途径,而手术的具体操作就是要先找到到肚子上的Alba line,再剖开肚皮,人为合并那两块巧克力板块状的腹直肌,然后修复脐疝,再在上面放上一张无菌医用网固定,最后切除多余的死皮,缝合,用腹带牢牢绑住,平躺两星期,每天换药。
与何莉不同的是,38岁的全职妈妈陈倩在生完二胎后则陆续出现了漏尿等无法自控的情况。一个喷嚏或者一声大笑都可能让她随时陷入尴尬。
她试图通过健身恢复身体各项功能,但当她在健身器材上做“山羊挺身”的时候,两岁多的二女儿会哭着要求她抱着,半躺着做卷腹运动的时候,孩子则会爬上她的肚子……
肚子上松弛的肉始终令她深恶痛绝,哺乳之后的乳房似乎变成了两只空口袋,有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甚至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让人绝望。她始终想不通,当老公看到她在家给孩子喂奶时,突然冒出的那句“为什么感觉你现在就只是个妈妈?”
生育给女性带来的问题多数时候都在被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更多时候面临的是难以启齿的尴尬和无助,而她们亦为此不断寻找新的出口。
“最糟糕的时刻”
下班开车回家,在等红灯的间隙,郑州的罗晓打开手机点了一份减脂餐。在小区车库停好车后,一路小跑回家。进屋脱下高跟鞋和包臀裙,背上健身包换上紧致的塑身衣,再开车赶去健身房。
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得心应手,尽管她已经尽可能加快了速度,将这一系列动作压缩在半小时内,但更多时候都是减脂餐已经送达10分钟,她才气喘吁吁推开健身房的门。
产后的第一年,罗晓的生活几乎被孩子填满,她称那是“最难熬”的日子。如何从家庭和工作中得到片刻喘息,找到真正只属于自己的时刻,她正在努力尝试。
距离晚高峰的到来还有几个小时,北京国贸CBD显得异常安静,相比之下,这家隐蔽在CBD写字楼群中的产后女性修复专属私人健身房则热闹得多。
28岁的新手妈妈刘芊在私人教练的指导下做完了最后一组筋膜放松和动态拉伸,在进入正式的核心训练之前,她还需要完成一套热身激活训练。
健身需求的多元化促进了健身行业垂直领域内部的进一步细分。私人训练、瑜伽、核心训练以及孕妇产后修复等需求迅速浮出市场。
正如英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斯克曾在她的著作《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中发出的呼喊,越来越多的产后女性渴望获得自由,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时间似乎成了最大的阻碍。
一位妈妈将产后的100天称之为“人生最糟糕的时刻”,每3小时进入母乳模式,每次喂奶持续1小时,结束后拍嗝15分钟,追奶挤奶20分钟,走动哄睡半小时,抱着孩子进入熟睡状态半小时,洗澡护肤半小时,另外每小时换一次尿不湿……一天下来属于自己的碎片时间拼凑起来不超过半小时。
然而当一位“新手妈妈”终于能够搞定上述工作,决心从被孩子占据的24小时时间饼图中划分一小部分给自己时,她或许还要面临来自家人的指责与质疑。
陈倩最终决定放弃健身,而再次全身心投入到家庭。除了日常睡眠不足外,她还需要不断应付自己漏尿、轻度膨出和让人厌弃的大肚腩。
她想,等孩子们上学了,那个时候就有时间了。
寻找可能性
生育是女性人生中的分水岭,有时候旁人只需要从外貌、衣着、体型就可以轻易地将其区分开来。而从社交关系中延伸出来的“颜值”“眼缘”“视觉动物”等词汇,也提醒着我们现代社会对长相和身材的标准要求在不断提高。
年过五十的袁馨是美容院的常客。重组家庭后的她在42岁的时候,生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生完孩子后的浮肿曾伴随她长达好几年。以前,她会尽量避免谈到年龄这个话题。但现在更多的是一种享受被赞美的过程。
“衰老是自然规律,但在老去之前,总想留住点什么。”
不可否认,社交媒体塑造的完美女性形象促使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更多女性开始寻求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不同身份之间的平衡。就像一位产后不久的妈妈,曾经直接拿着手机找到健身房询问,如何才能像网上的博主那样,两个月迅速瘦回以前的身材。
大自然赋予女性生育的使命和权利,但也同时意味着必须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有人认为,生育就等于除了孩子,失去了一切。也有人认为,生育使生命丰富了生命。
“新手妈妈”刘芊除了日常健身外,还在抽时间准备司法考试。她说,某种意义上正是“妈妈”让她遇见了更好的“自我”。
面对生活的锤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藏在内心深处的答案。
从“没时间收拾自己”到再次穿上自己喜欢的少女品牌,罗晓坦言,除了当妈妈外,人生还有更多可能性。
正如50岁的袁馨一直努力的方向,当“姐姐”这个在过去平平无奇甚至不太讨喜的称号正在逐渐演变成当代女性之间所认同的自信、勇敢、美丽等品质与精神时,她也找到了自己的出口。
34岁的何莉最终再次走上了手术台。那个曾经“垂挂”的肚子在紧身衣的包裹下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是顺着肚脐上下延伸的褐色刀疤依然清晰可见。她说,那是作为母亲的勋章。(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