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央视网年度教育盛典“云生态·话未来”今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众多嘉宾莅临活动现场,一起探索教育新生态,把脉未来教育发展新态势。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出席本次盛典并发表题为《拥抱新时代 推动新变革 加快构建高质量省域高等教育体系》的主题演讲。
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就在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指导工作,对江苏下一步发展做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要求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一个省在教育体系建设上应该怎么做?我们也围绕总书记提到的两个争一个走,有自己的思考,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江苏是用百分之一的土地,百分之一的人口,产生了全国百分之十的GDP,江苏没有多少自然资源,我们就两个多,水多,人多。因为有长江、大运河、太湖、淮河,主要靠人力资源开发来支撑这个省高质量的发展。江苏也是教育大省,历史上就崇文重教,江苏两院院士102人,江苏籍院士达到450人,在全国最多。所以我们江苏还是要继续靠教育支撑江苏的高质量发展,江苏是高教大省,我们有167所高校,其中包括77所本科高校和90多所的职业院校。毛入学率突破50%,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了大专水平。
十三五期间,江苏持续实施四加一行动,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特聘教授计划,协同创新计划和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江苏有15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高校,16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43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有个ESI的评价学科指标,我们到今年11月份有159个学科,30个高校进入了前百分之一,比5年前翻了一番,机构数和学科数分列全国的第一和第二。
人才培养还是要抓好立德树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各个环节,教学成果非常丰硕,上一次高等教学成果评价中,江苏的普通高校和职业教育获奖总数,一等奖是全国第一。
我们狠抓专业和课程建设,无论是专业还是课程都位列全国第二位。我们制定了比较好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审核评估、专业认证、毕业抽检等等一系列举措,包括合格评估,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服务国家战略,在前年和去年有两位院士获得了国家高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奖数量也比较多,而且江苏还有个特点,我们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比较高,我们的转让专利数量全国第一,技术教育合同额达到了109亿元。我们对外合作也很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数量占全国的13%,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民大学政法学院等等都有很好的对外合作办学的机构,杜克大学也是引进排名最好的一个大学。
江苏高等教育体系为什么谈体系呢?因为我们有一些基础,江苏除了有一批很好的学校之外,我们江苏的高校品类齐全,有10所部属高校,我们有一批发展很好的省属高校,江苏有研究型大学,有技术技能学校,有公办、民办,多年前合并了一些综合性大学,也有师范、农民、艺术、医学、财经等学科的特色高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
江苏还有个特点也是在全国不多的,高校的空间布局不是在一个城市,而是在全省13个地市,在一些县市都有很好的高校。南京当然是传统的高等教育强市,北京有的高校,南京也都有。有北师大就有南师大,有北邮就有南邮。江苏确实很多市都有一些好的学校,苏州有苏州大学,南通有南通大学,扬州有扬州大学,我们实现名城和名校交相呼应。
第一,建设省域高质量发展体系有基础。我们国家级人才总量占全国的1/10,高等教育十三五投入3400多亿元,财政性支出比例达到了61%,美国也是达到了60%的比例,这样看我们的财政投入比例还可以。
第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总书记提出十四五主体要高质量发展。大家知道,无论是高质量的产品还是高质量的服务,归根到底是要有高质量的人才,所以要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服务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高教人不仅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要面对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还有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今天刚好汇报我们这样一个思考。
首先我觉得从经济层面,我们教育必须更好的发挥作用,确实像江苏和全国一样,产业机构转型升级面临着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教育必须有效的发起支撑。
从社会层面来讲,我们讲现代化还是人的现代化,教育实际上是有两个需求侧,一个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我们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所以教育既是国际又是民生。
当然我们也一直在研究我们的短板,我们长板不长,短板明显。我们有高原缺高山,有高山缺高峰,缺少有代表性的大成果、大平台,还有地方应用型本科投入资源还比较少,还有功能性短板,就是怎么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特别是高等教育普及化保障体系怎么进一步完善,上一次清华也提出来了,教育方差小的问题怎么解决?怎么适应后工业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当然这不仅仅是江苏的问题,但是我们自己意识到是个问题。
还有分类发展不够,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小规模特色院校缺乏支持,容易往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向发展。存在教育的贡献度、开放度、显示度不高,高等教育体系我们认为有六个方面,要系统布局,要特色多样,要终身学习,要适合契合,要开放融合,要卓越创新,这是我们分析的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趋势给我们提的要求。
这是我们围绕高等教育的进入普及化之后所面临的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建立高质量的体系,要有新的理念来支撑,这是八大理念,也是我们制定体系的指引。这是江苏省2035的时候提出来公平共享,全面多样,适合契合和卓越创新。
系统布局,第一个我们要优化城市结构,促进前期沟通。我们在十四五期间江苏毛入学率65%,劳动力受教育年限12年,这是所有的劳动力。还有优化区域布局,以南京为龙头,在沿江八市建设高水平大学集群,配合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和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来补苏北、苏中高等教育的短板,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江苏海洋大学和宿迁学院,都是这样的安排。整合资源,促进产教城融合,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建设城市大学,目前苏州、无锡、扬州已经在教育部公示了。
还有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解决高等教育需求多样和供给单一的矛盾,要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高校和高水平特色学科高校,支持发展一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还要支持发展一批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机构和项目,特别是要探索建设一批新型大学,用新的理念和机制、管理办法来建立大学,还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技能高校,支持进行本科高职试点。
还有终身学习,我们认为有效的终身学习可以拓展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领域和新空间,要适合契合,所谓适合,要推进适合的教育理念,来适合每个人进行因材施教,我们的理想是将来让孩子在江苏都能找到他喜欢的学校,适合的专业。所谓契合就是契合经济发展新的需求,来谋划院校设置和学科专业设置,包括招生就业指导。要开放融合,开放就是教育的对外开放,融合就是要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追求卓越,卓越就是要围绕高水平、高质量的目标,把高水平作为目标,把高质量作为底线,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
最后,我们对高质量教育体系认为是有五个方面,也是我们在十四五规划中来研究和考虑的。
建立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围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来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塑造结合起来,同时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刚才王司长讲要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落实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抓落实。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创业都是我们重点突破的方向。
建立高质量科研创新体系,科研就是顶天立地,服务国家战略,抓基础研究,基础学科的发展。同时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要培育造就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
建设学科高质量专业体系,尽管我们在十三五期间,无论是一流学科建设还是一流专业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我们危机感还是很强的,我们跟国内的先进地区比还是有差距的,我们要打造一流专业,发展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发展优势。
我们提出来要“加减乘除”,加是发展急需的专业;减是减掉一批目前社会需求,包括保障条件不够的专业;乘是建立重点产业学院,借力校地、校企合作;除是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推进学科专业的建设。
高质量的大学治理体系,怎么样管理很重要,经费预算多的几亿、上百亿,意外事情时有发生,这方面我们要建设好大学发展的外部治理体系和内部治理体系,来保障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
最后,建设高质量保障体系,无论是条件的保障,人才的保障还是体制机制的保障,都是在十四五中重点研究推进的。
江苏一定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特别是高质量的省域高等教育体系,也为整个国家高质量发展做出江苏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