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央视网年度教育盛典“云生态·话未来”今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众多嘉宾莅临活动现场,一起探索教育新生态,把脉未来教育发展新态势。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出席本次盛典并发表题为《深化改革 厚积成势 全力推动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
演讲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山东,是孔孟之乡,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对于山东,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提出了“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殷切嘱托。“十三五”以来,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招激活力、增动力,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省教育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我这里用3个第一来描述,即:“第一阵营”、“第一高地”和“第一方队”。
先说“第一阵营”。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阵营。截至2019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普惠率,分别比全国平均高7个和近9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比全国平均高2.94个和8.15个百分点。可以说,在实现基础教育优质普惠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国家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我们创新高考招生模式,构建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山东特色的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体系,实现了新高考的平稳落地。社会对新高考改革正面评价达94.1%,教育部予以充分肯定。优化了城镇中小学规划布局,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2015年的23.5%降至1%以下,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再说“第一高地”。职业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十三五”以来,山东坚持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2019年,教育部、山东省共建全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创新高地落地实施以来,我们系统制定了20项政策文件,比如,率先出台了全国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以“混”促“改”,鼓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形态;确定40余项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拉动社会投入近百亿元。通过体制机制的构建,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蹚出了新路子,达到了“起步成势”的目标,职业教育“山东模式”初步定型。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一方队”。
首先,山东高等教育跻身全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第一方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48%提高到56.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5个百分点,进入普及化阶段。
其次,山东在深化改革、探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在了第一方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强调,要牢牢抓住质量这个“纲”,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从大规模高速度扩张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转变。山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紧紧抓住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施策,进一步激发活力,切实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我想用三句话来介绍一下。
第一句话:科学谋划、全力推动。
古语有云“谋定而后动”,谋划周到、方向正确,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从高校和在校生规模上来说,山东是高等教育大省,但与先进省份相比,还不是高等教育强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山多峰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围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几年,我们查问题、补短板、寻出路,进行了大量探索。2016年4月,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启动实施综合改革,从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总体部署,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行高校人员总量控制备案制度,高校自主拟定校内教学、科研、教辅机构设置方案”等一系列创新举措。2019年4月,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推进一流建设”“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培养质量”“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20条改革发展意见。随后,接续出台了“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意见”“高校绩效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基本搭建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框架。在国内率先制定发布了《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标准》,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为营造“争先创优、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良性发展生态,启动实施了高校分类考核与分类管理改革,以考代管、以考促管,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坚决破除“五唯”倾向。通过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把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调动起来,把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全面打开。
成功的另一半,关键在抓落实。
落实体现在投入上。这几年山东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学科专业建设。
2016年,我们启动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共立项建设省一流学科53个,近五年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4倍。
启动实施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建设工程,省财政投入20亿元专门资金,立项建设60个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和40个培育专业(群),以应用型专业建设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主动对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投入18亿元专门资金,立项建设55个专业对接产业项目。
落实还体现在省委、政府的保障上。2020年初,省委、省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了“举全省之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庄严承诺,为今后我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坚实后盾。
第二句话:“集聚资源、调整提高”。
高校是社会的子系统,高校发展既需要社会滋养,也需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实现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我们主要做好两大文章:
一个是利用好社会资源。社会是资源的集聚地,是高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加大了优质科教资源供给。2017年以来,推进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整建制并入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青岛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整合重组新的齐鲁工业大学,泰山医学院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整合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部(局)共建13所高校,省市共建9所高校。我们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启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优质企业资源库建设工作,首批入库企业211家。与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有5428家企业参与高校办学,把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专业长在产业上。
一个是对接好社会需求。突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科学研究的产业针对性、社会服务的区域性和有效性,对接我省“八大发展战略”产业需求,实施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专业分类拨款定额改革,通过停撤与新增等量置换等方式,推动专业结构整体调优。近五年来,新增专业603个,其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互联网金融、机器人工程等新兴专业147个,电子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产业发展急需专业277个;撤销专业48个,停招专业349个,高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句话:“立德树人、筑基培优”。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我们主要落实了几项工作:
突出抓好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强化课程建设。在全国率先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首批建设省一流本科课程798门;指导全省高校成立课程联盟,搭建“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总量达1775门,实际选课人数达200余万人次。
突出抓好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改革培养模式。深入实施了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改革行动。推进人才培养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54所本科高校、14所高职院校全面开展学分制管理改革试点,学生实现了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学习进程的“三自主”。8所本科院校承担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
突出抓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五权下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支持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岗位、确定用人计划、自主招聘人才,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人员。下放教师职称评聘权,按“生员比”核算岗位总量,高级岗位比例由37.92%提高至53.6%。深入实施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坚持引进培养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最后,路子走的对不对,还是要看发展质量怎么样。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与建设,山东高等教育发展已“积厚成势”:
一是内涵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省高校的8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省属高校学科53个,是2017年的3.5倍。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3个,居全国第6位,其中省属高校居全国第3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4门,位居全国第5位,其中省属高校居全国第2位。
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上,我省高校综合排名第4位;在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奖188项,居全国前列。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中,我省大学生总体满意度指数居全国第3位。
三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全省高校拥有住鲁两院院士36人,长江学者94人,国家杰出青年107人,万人计划专家108人。三年来,国家级人才数量增长1.9倍。本科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8.08%,高职院校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58.87%,“双师型”教师占比44.82%,分别较2017年增长了9.68%、7.70%和5.01%,高校师资结构得到全面优化。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三年,我省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8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9.23%;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数量分别占总数的82.7%、75.0%,充分发挥了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研究的主力军作用。涌现出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重大科研成果,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单项成果转化资金5亿元,刷新了国内科技成果转化新纪录。中国海洋大学郭培清教授完成的《科学制定我国北极战略》获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
各位嘉宾朋友,在即将开启的“十四五”建设中,山东将以时不待我、争创一流的精气神,积聚改革创新新动能,保持高质量发展好势头,奋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攻坚,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