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校聚集性肺结核案例频发 结核病为何总爱“光顾”学生?

时间:2020-12-11 12:17 来源: 新闻联播 > 热点新闻 >
 

央视网消息:说到结核病、肺结核,很多人的普遍认识都认为其已被消灭,或者认为只有在那些不发达的国家才流行,但事实并非如此。结核病危害人类已达3000多年,随着上世纪50年代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结核病一度得到控制。近年来,由于耐药性问题、移民以及人口增长,全球结核病在沉寂了几十年后又卷土重来。

2020年10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据估算,2019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因结核死亡患者约141万,其中,中国新发结核病患者约83.3万人,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中国所有法定传染病中,结核病至今仍是致死人数第二多的疾病,仅次于艾滋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我们国家结核病的整体发病率还是在逐年下降,但是我们结核病患者大多数起病比较缓慢,而且有一些患者症状比较隐匿。那么如果是对于这些没有明显的身体主观不适患者的话,特别容易被患者忽视而不去就医。”

赵雁林告诉记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侵入人体除头发和指甲外的各个器官,主要侵犯肺脏,以肺结核最为常见。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在中国大概有20%的人是结核菌携带者。由于结核菌为细胞体内寄生,生长速度缓慢,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静息状态,只有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会侵蚀人体,所以感染者中只有5%到10%的人才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点发病,而正是由于结核菌的这些狡猾的特点才使得它难以被彻底消除。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我们的愿望是希望能够消灭结核,但结核从来没离开我们,离我们很近。”

在过去,贫穷的患者往往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从而感染肺结核,所以结核病也被称为“穷病”,很难将它和年轻健康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由于学校人群聚集,发生结核病疫情影响面大,容易构成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社会重视,因此,学校结核病防控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高校聚集性肺结核案例频发:2020年10月,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发生校园肺结核疫情;2019年年底,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也被证实多名学生患肺结核;2017年,湖南益阳桃江县第四中学发生群体性肺结核事件;2013年5月,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爆发肺结核疫情。

李亮表示,学生宿舍在一起,吃在一起,上课在一起,如果有这种学生得结核就很容易造成传播,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很多学校对通风不是很重视,通风不好就容易使结核病传播;第三点就是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有利于结核病传播。

李亮告诉记者,在临床中,他们接触的结核病患者还是以老年人居多,学生群体并不是中国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据《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肺结核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步增高,在75~7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约为1500/10万人,是1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459/10万)的三倍,但校园却常常爆发聚集性肺结核疫情。

因此,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部三次联合发布结核病防控文件。为打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组合拳,2018年7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启动了学生肺结核单病例预警机制,要求各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在收到预警信号后,24小时内初步核实患者的人群分类,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向病例所在学校通报情况,按要求进行处置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学校应该严格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的各项要求,对于新生入学进行结核病的筛查。对于因病缺课的学生,对于他的病因进行追踪和管理,做好晨午检,然后对于有症状的学生尽早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严格落实我们国家的休复学管理的制度,那么对于发现的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对于感染者给予预防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和减少学校疫情的发生。”

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转载网络,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