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毕节绝处突围之道

时间:2020-12-12 12:13 来源: 新闻联播 > 热点新闻 >
 

“水土流失”“村民断炊”曾是贵州毕节的真实写照。1988年,毕节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闯出了一条开发扶贫的新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讲述了贵州毕节摆脱贫困的故事。如今,贵州省所有贫困县已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曾经,毕节人民的生活究竟什么样?他们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从对抗到共赢的跨越?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重温总书记讲述的毕节的故事,又能获得怎样的力量?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在云、贵、川交界的毕节,80多年前曾召开“鸡鸣三省会议”。这场会议对中央红军战略方针作出调整,是影响中国革命发展史的重大转折点之一。今天,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这里发生着另一番巨变。

毕节市的海雀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曾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不足5%。上世纪80年代,全村168户皆为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只有33元。

1985年,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到村里调研,被这里的贫困所震惊。调研之后,刘子富连夜写了一篇报道,反映毕节地区极贫问题。

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试验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在中央和各部门的支持下,海雀村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经过3年的苦战,种植松树12000多亩,荒山秃岭开始披绿。水土好了,海雀村的粮食产量翻了几倍。村民们种起了苹果,盖起了食用菌大棚,开起了养殖场,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2016年,海雀村实现整村脱贫。

毕节市橙满园村,原名“南关村”,曾经人均年纯收入还不到200元。因此,老话说“南关南关,年年过难关”。上世纪90年代,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带领下,村民从种玉米转向果树种植。满园果香不仅固住了水土、保护了生态,还实现了产业扶贫开发,获得了经济收益。

海雀村和橙满园村的蝶变是毕节绝处突围的缩影。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毕节开发扶贫的生动实践,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探索着新路径。

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转载网络,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