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将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草案共32条,主要针对实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反浪费、促节约、严管控。
千呼万唤,这只“靴子”终于要落地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在年底走上前台,可谓水到渠成。一方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于2014年实施,虽然只是针对公务接待和机关食堂,但也为普适性法律法规的出台做了前期铺垫。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频频发出的全球食品安全警报,已使人们更加意识到食品供应链的战略价值。可以说,反食品浪费从单纯的道德号召,升级为道德与法律“双保险”,势在必行。
立法反食品浪费,是培养全社会良好消费习惯的可靠保障。无论是面临饥饿风险,还是居安思危,许多国家都选择了立法并通过严格执法,反对食品浪费,涵养节约风气。比如,处罚食品浪费最严的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人都可以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迅速赶到,按规定罚款,国外游客也不例外。虽然,反食品浪费执法不易,但法律的“高压线”同时也是行为的“警戒线”,对于公众习惯、社会意识的养成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
技术和管理创新,是帮助公众养成节俭意识的必要手段。食物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存在着生产、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任何环节都潜藏浪费风险,不独在餐桌上。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减少浪费。比如在销售环节,过期食品就是一个浪费“黑洞”,如何才能减少食品过期浪费,值得各方认真探讨。法国于2016年推出的《反食物浪费法》规定,超市不得丢弃或销毁未售出的食物,必须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或食物银行,遵守相关规定的超市可获得捐赠食物价值60%的税收减免。
反食品浪费的公共宣传,是提高公众认知、让节俭意识深入人心的重要举措。为什么要反食品浪费?节约粮食意义何在?节约从何做起?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包括哪些内容?违法后果是什么?围绕反食品浪费的一系列公共宣传,让公众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主动破除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不良之风。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待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通过之后,各地要准确理解立法精神与法律条文,把法律执行到位,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