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理性消费 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

时间:2020-12-30 12:20 来源: 新闻联播 > 热点新闻 >
 

央视网消息: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今天(12月29日)发布风险提示,金融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银保监会消保局指出,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然而,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这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部分营销故意模糊借贷实际成本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理解或认识。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智库研究员 董希淼:有些非银行机构或网络平台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让你觉得利息很便宜,借贷成本很低,诱导甚至误导你多借它的钱,当你还款时才发现实际上成本比银行贷款高很多。

风险提示还提醒,一些网络平台在营销时还存在过度收集、滥用客户信息,甚至将客户信息在平台方、贷款机构、出资方之间流转,泄露信息的情况。

在风险提示中,银保监会消保局还特别提出,对贷款产品过度影响、过度包装的行为容易诱导无节制消费,尤其容易对金融知识薄弱人群、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等产生误导。

银保监会消保局提示,一些网络平台宣称贷款手续简单,诱惑消费者点击办理,有的机构甚至给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等过度放贷,之后又进行暴力催收;有的未成年人、青少年在网络平台借钱后,给明星打榜、集资、包场、送“粉丝应援礼”,导致“借贷追星”现象蔓延。

记者在不久前的调查中也发现,为打赏主播,有借贷的,也有直接骗家里钱的,甚至还有犯罪的。

江苏南通的朱女士不久前发现,银行卡里的钱被15岁的儿子偷偷花光了。

江苏南通市民 朱女士:跟他爷爷说需要健康码要绑银行卡,我父亲觉得有点蹊跷,就打电话问我。我觉得不需要银行卡,就问他,(儿子)他才说的,一开始说5000多,后来我们再查银行明细,总价在8万左右。

朱女士说,这些钱大部分都被儿子充值到网络平台,打赏主播花掉了。

而在四川泸州,警方不久前破获了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为了打赏主播,竟然在7天里砸坏了7辆汽车盗窃财物。

泸州市泸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 朱国强:据他(犯罪嫌疑人)说,主要都是用来打赏女主播,上网用了。12月2日把他抓到的,(当时)他正在网吧里面上网打赏女主播。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智库研究员 董希淼:不少直播平台、消费平台和网络游戏直接关联一些不正规的借贷平台,当你把钱花光之后就诱导你从借贷平台借钱继续消费,在校学生甚至一些未成年人往往抵抗力较低,经不起诱惑,容易被误导,从而陷入借贷陷阱,越借越多。

针对这些过度借贷消费营销行为,银保监会消保局提醒消费者: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

银保监会消保局指出,消费者首先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有正确评估,杜绝不计后果盲目借贷、盲目消费行为。过度借贷往往导致资金断流,最终会使消费者个人甚至家庭陷入困境。同时,要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千万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所谓“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传。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最后,有借贷需求时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对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推销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范诈骗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转载网络,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