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农林村农机服务队在田间收集秸秆。
走进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米厂中,在现代化设备的轰鸣声中,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富硒大米”刚下流水线,就被真空包装、冷藏入库;饲料厂内,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将一包包青贮的秸秆切碎后,加入豆渣、砻糠等“营养元素”,加工成牛羊的青贮饲料……
作为太仓秸秆综合利用的样板,东林村探索开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生产,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不仅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获得了亩均综合效益超万元的高经济效益,更进一步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为乡村旅游、品牌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太仓市按照“整体推进、农用优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的总体要求,以秸秆多元化利用为主要手段,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扶持、技术与体制机制创新等,秸秆收储体系得到加强和优化,形成了成熟的多种形式利用模式,秸秆利用方式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显著改观,全市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
项目引领,打造秸秆综合利用“太仓模式”
太仓市常年种植水稻16.5万亩、小麦15万亩,加上油菜等其他作物,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16万吨,可收集量约13万吨。太仓市以构建秸秆为核心资源的区域性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闭合链为目标,通过对秸秆利用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及模式优化,实现了粮食生产、畜牧养殖、现代园艺的有机衔接,为全市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与绿色太仓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太仓市于2017~2019年连续三年实施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通过项目集成,太仓市建立了完备的农作物秸秆收集体系,推动形成了秸秆饲料化为主,肥料化、基料化齐头并进的秸秆综合利用“太仓模式”。
目前,全市已建成秸秆收储社会化服务组织13家,拥有打捆机、包膜机、搂草机、夹包机和大马力拖拉机等秸秆收集机具22套,全市秸秆收储能力达到5.5万吨。在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基础上,太仓市积极探索秸秆离田多种形式利用新途径。以东林村为代表的秸秆饲料化增值利用,按照构建“稻麦生产、秸秆收集制饲料、秸秆饲料养殖肉羊、羊粪制肥、有机肥还田”物质循环闭链的技术思路,实现秸秆“过腹还田”利用,东林村投资4500万建成的秸秆饲料厂年处理能力高达4.5万吨。以太仓绿丰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秸秆肥料化利用,依托气流膜曝气式发酵技术,集成农作物秸秆与动物畜禽粪便原料的有机肥生产技术,促进肥料产业升级,公司年消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30万吨;同时,太仓市在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框架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种植—秸秆基质—无土栽培—肥料—种植”和“秸秆种菇—基料还田—改良土壤—水稻种植—秸秆种菇”等农业种植循环框架模式,共同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太仓模式”,实现秸秆资源的高质化增值利用。
政策扶持,“补、奖、罚”三措并举
近年来,太仓市按照“夏季还田为主、秋季收集为主”的原则,每年年初就明确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务、作业要求和补助标准等,并围绕秸秆还田、利用和禁烧工作具体要求,形成了“补、奖、罚”三措并举的奖惩机制。“补”是指结合省级安排的秸秆收储和多种形式利用及还田切块资金,对各类秸秆利用主体收储、利用本市农作物秸秆的每吨给予120元的补助;对农户未进行露天焚烧,并按作业标准进行机械化还田的,按还田面积每亩给予10元的作业补助。同时,《太仓市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秸秆综合利用将作为每亩420元的水稻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途之一。“奖”是指对新增的用于秸秆利用的主要农机具在中央和省补贴的基础上,太仓市级财政再进行奖励。“罚”是指对出现秸秆焚烧的村,扣减该村奖补资金,并扣减所在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分。据统计,2017~2020年,全市共发放秸秆综合利用补贴1500万元。
绿色发展,探索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新路”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践行绿色发展、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结构调整与利用方式优化,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向产品多元化、高值化的多元产业链方向发展,是太仓市秸秆综合利用最为紧要的任务。市相关部门将积极构建秸秆“收、储、运、用”信息化监管系统,协调组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联盟,把全市秸秆产出主体(种粮合作社、大户)、秸秆收储主体、秸秆生产主体、秸秆资源化利用产品使用主体及相关技术部门联合起来,解决秸秆产业技术运用、行业管理、利益分配等问题,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
“十四五”时期,太仓市将以秸秆离田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以提升秸秆机械化收储能力为重点,以激发社会主体广泛参与为动力,以完善配套扶持政策为保障,创新技术模式,配置先进装备,优化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推进产业结盟,创新运行机制,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效益。通过对秸秆利用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优化及模式、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基于秸秆全量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向更高水平、更新领域转型升级。